-
【石家庄招商】冀中装备集团石煤机公司数字化设备投用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冀中装备集团石煤机公司立足装备制造产业升级需求,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抓手,2024年引进的一批数控车床、激光切割机、等离子切割机及大吨位天车等数字化、智能化设备,经过紧张的安装、调试与验收后陆续“上岗”。此次设备升级不仅有效缓解了企业生产瓶颈,更以智能化生产能力的提升,为石家庄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锚定产业升级需求设备更新筑牢发展基石 在智能制造成为产业转型核心方向的背景下,冀中装备集团石煤机公司聚焦自身在关键零部件加工、大型结构件生产等环节的产能短板,2024年通过招商引资精准引入数字化生产设备。此次引进的设备涵盖金属切削、热切割、物料搬运等关键生产领域,均具备精度高、效率优、智能化程度强的特点,旨在通过硬件升级推动生产模式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为企业承接更大规模、更高精度的订单提供硬件支撑。作为石家庄装备制造领域的重点企业,石煤机公司此次设备更新既是响应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也是企业自身突破发展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动选择。 二、智能设备显身手生产效能全面提升 新投用的数控车床采用高精度伺服驱动系统与智能编程软件,可实现复杂零部件的自动化连续加工,相较于传统车床,其加工精度控制在更高水平,产品尺寸一致性显著提升,同时减少人工干预环节,降低因人为操作导致的误差;激光切割机配备高功率激光发生器与数控操作系统,能对不锈钢、碳钢等多种金属材料进行精密切割,切口光滑平整,省去传统切割后的打磨工序,大幅缩短产品生产周期;等离子切割机则针对厚板材切割需求,通过高温等离子弧实现快速切割,具备切割速度快、适应性强的优势,有效满足大型结构件的高效加工需求;大吨位天车搭载智能传感与定位系统,可实现重物的精准吊装与转运,提升车间物料流转效率,同时具备多重安全保护功能,降低人工搬运的安全风险。这些设备在生产线上的协同运作,推动各工序形成高效联动,有效破解了以往产能不足、工序衔接不畅等问题。 三、破解瓶颈促转型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随着数字化设备的陆续“上岗”,冀中装备集团石煤机公司生产能力得到系统性提升。在零部件加工车间,数控车床的批量投用使关键部件日产能较以往有明显增长,有效缩短了订单交付周期;结构件生产区域,激光与等离子切割设备的组合应用,让复杂结构件的加工效率提升,为下游整机装配提供更充足的配套支持;大吨位天车的投入则优化了车间物料流转路径,减少了生产等待时间,提升了整体生产节奏。此次设备升级不仅缓解了企业长期面临的产能压力,更通过智能化生产手段提升了产品质量稳定性,增强了企业在装备制造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数字化设备的应用推动生产数据采集与分析成为可能,为企业后续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供了数据支撑,为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持续深化智能转型擘画未来发展新蓝图 此次数字化设备投用是冀中装备集团石煤机公司推进智能制造的重要一步。未来,企业将继续围绕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推进生产流程数字化改造,推动更多关键工序实现智能化升级,逐步构建集设计、生产、物流、质控于一体的数字化生产体系;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探索智能生产线建设,推动生产数据互联互通,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管控与动态优化。此外,企业还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内部培训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支具备数字化操作与维护能力的专业技术团队,为智能化生产提供人才保障。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设备升级,冀中装备集团石煤机公司将进一步巩固在行业内的技术优势,为石家庄乃至区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助力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2025-07-20
-
秦皇岛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投资任务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秦皇岛市以招商引资为抓手,聚焦稳投资、促发展,通过优化服务机制、提升审批效率等举措,推动重点项目加速落地。数据显示,1—9月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超年度计划15.3%,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强化机制保障推动项目提速 秦皇岛市建立市领导包联重点项目制度,由四大班子牵头协调,市直部门对口督导县区,通过定期调度会议破解项目推进难题。同步启用政企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问题“日清月结”,累计处理项目问题清单18项,办结率达100%。 二、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市场活力 通过整合投资促进与企业服务中心资源,累计服务企业225家,解决诉求1900余件。针对民营企业召开专题座谈会,跟踪化解问题329项。审批流程大幅压缩,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限降至80个工作日内,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5个工作日,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三、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 在进出口领域,秦皇岛市推行通关时效改革,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至55小时左右,出口通关时间降至9小时左右,较往年分别减少50%和18%,显著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四、重点项目建设引领产业升级 全市103个重点项目涵盖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领域,总投资规模超750亿元。通过“项目建设质量年”专项活动,前三季度投资完成率突破115%,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有力支撑。未来,秦皇岛市将延续高效服务模式,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规模。
2025-07-20
-
沧州市重大项目投资成效显著 招商引资助力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沧州市以高质量项目为抓手,通过强化招商引资和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前7个月,全市52个重大战略支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5亿元,多个领域项目进展顺利,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全面推进 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实施。主城区段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基础地形改造,南运河城市区段启动河道清淤作业。沿线县区同步推进景观提升工程,吴桥、泊头等区域河道修复工作进展迅速。御河片区改造项目启动停车场建设,标志着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 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新增签约项目总投资达450亿元,其中超50个项目进入施工或竣工阶段。园区通过产业链整合,已吸引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入驻,形成从研发到生产的完整生态链。 三、现代服务业项目取得突破 明珠国际服装生态新城一期核心功能区正式投用,40余家制造企业启动厂房建设。任丘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项目全部开工,恒大文化旅游城部分主题设施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区域消费升级载体持续完善。 四、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石衡沧港城际铁路沧州段启动全线征地工作,建成后将强化与周边城市群的互联互通。同期推进的还有多条城市主干道改扩建工程,进一步优化区域交通网络布局。 五、制造业升级项目全面铺开 东光包装装备制造基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120个工业项目实现100%开工。科迈新材料等项目采用智能化生产线设计,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转型。 当前沧州市正通过建立项目调度机制,确保各类重点项目按计划实施。相关部门表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项目提供全周期服务保障,确保年度建设目标顺利完成。
2025-07-20
-
魏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新开工亿元项目助推产业升级
今年以来,邯郸市魏县以提升先进装备制造、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木材优化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为核心,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服务机制,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亿元级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投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主导产业升级带动项目集聚 邯郸市魏县聚焦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强化先进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改造,引入智能生产线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中,推动废旧物资高值化处理技术应用,形成闭环产业链。木材深加工板块则通过工艺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相关项目投资规模同比增长显著。 二、精准招商吸引龙头企业落地 通过“产业链+区域”双维度招商策略,邯郸市魏县与多家央企和行业领军企业达成合作,涉及新能源装备、环保材料等领域。中关村飞地产业园等平台发挥桥梁作用,促成多个技术密集型项目签约,部分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三、审批改革提升服务效能 邯郸市魏县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改革,将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限压缩30%以上,并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通过“一网通办”和“限时办结”机制,企业从立项到投产的行政成本大幅降低。 四、长效机制保障项目落地 实施“重点项目质量年”行动,建立动态评审和跟踪服务制度,对通过评估的项目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北京邯郸商会等机构被纳入“招商合伙人”体系,协助引进符合产业规划的重大项目,形成“引进—落地—投产”良性循环。 目前,邯郸市魏县在建项目呈现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后续将围绕补链延链持续优化产业生态,进一步释放县域经济活力。
2025-07-20
-
冀南新区以招商引资为引擎 实现首季经济开门红
今年以来,冀南新区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抓手,通过全面扩大有效投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精准帮扶企业等举措,推动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首季"开门红"。固定资产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外贸出口等关键指标均呈现两位数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全市 冀南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6%,增速位居邯郸市第三位。以中电科技园等重大立区兴区项目为突破口,全区44个重点项目中,27个项目实现新开工或续建开工,3个项目竣工投产,14个项目正在加快办理前期手续。通过举全区之力推进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 二、产业结构优化成效显著 冀南新区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0.1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2%。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依托中电科技园平台,成功引入8个高端高新产业项目。通过强化与央企合作,加快承接北京优势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三、企业帮扶措施精准有效 冀南新区开展规上工业企业帮扶全覆盖活动,累计走访企业30余次,解决实际难题10余件。通过创新环保管控方式,实施差别化管控措施,确保达标企业满负荷生产。同时积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四、外资外贸工作取得新突破 冀南新区对外出口完成4600万元,同比增长25.1%。通过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外贸入统工作,整合各类招商资源,积极对接境外优质项目。目前与知名跨国企业的合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望在利用外资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冀南新区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实现了首季经济良好开局。未来将继续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2025-07-20
-
【河北招商】河北省外资利用稳中提质 大项目与高新技术领域表现突出
今年以来,河北省招商引资工作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持续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大项目支撑作用显著,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增长点,亚洲和欧洲为主要外资来源地,展现出区域经济韧性与开放活力。 一、外资规模稳步增长增速持续提升 河北省商务领域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实现同比增长,增速较上半年有所加快。外商直接投资占比超九成,成为拉动外资增长的核心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合同外资额同比有所下降,但实际到位资金保持稳定上升趋势,反映出外资项目落地效率提升。 二、大项目主导外资格局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在利用外资结构中,大额项目贡献突出。统计显示,外资到位金额超3000万美元的企业数量达数十家,其合计金额占全省总量近七成,其中部分企业单项目引资额突破1亿美元。这种"以大带小"的格局,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增强了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 三、第二产业引领发展高端制造领域突破显著 从产业分布看,第二产业在外资利用中占据主导地位。相关数据显示,该领域外商直接投资额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占全省总量近六成。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细分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部分新兴领域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石油煤炭加工等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也焕发新生机。 四、高新技术领域成新引擎外资结构持续优化 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表现亮眼,引资规模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逾四分之一。该领域稳定增长态势,反映出河北省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实效。通过引导外资投向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五、亚欧资本持续加码开放合作纵深发展 外资来源地分布显示,亚洲和欧洲地区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两地合计贡献超八成外商直接投资。其中欧洲资本同比增幅尤为显著,表明河北省在国际产业合作中吸引力持续增强。这种多元化外资来源格局,为区域经济融入全球产业链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河北省正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产业链招商等举措,推动利用外资量质齐升。随着重点领域开放政策持续发力,外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7-20
-
【河北招商】河北利用外资规模稳步扩大 香港欧盟日本成主要来源地
今年以来,河北省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实际利用外资实现两位数增长,为全年外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一季度全省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达23.9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占比达98.7%,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主要来自亚洲和欧洲地区。 一、外资利用呈现量质齐升态势 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增速达24.3%,总额达23.6亿美元。大项目带动效应显著,合同外资超千万美元企业贡献了85.5%的外商直接投资。第一、第二产业引资增速尤为突出,分别实现12.4倍和34.4%的高速增长,两产业合计占比达86.4%,较上年同期提升6.8个百分点。 二、重点区域投资保持强劲增长 亚洲和欧洲地区对河北省投资热情高涨,两地合计投资占比达89%。其中亚洲地区投资18.9亿美元,增速达62.9%;欧洲地区投资2.1亿美元,增速达67.8%。香港地区、欧盟和日本成为河北省最主要外资来源地,显示出河北省与这些经济体的经贸合作持续深化。 三、合同外资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 河北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较上年同期新增47家。合同外资总额达16.9亿美元,同比增长3.4倍。其中超千万美元大项目16个,合同外资额占全省比重达94.5%。第二、第三产业合同外资分别增长4.5倍和2.4倍,高新技术产业合同外资增长21.1倍,占比提升至39.7%,引资结构持续优化。 四、开放型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河北省商务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外资项目加快落地。从产业分布看,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领域吸引外资能力显著提升;从投资来源看,主要发达经济体对河北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从项目质量看,高新技术领域引资占比大幅提高,显示出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这些积极变化为河北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2025-07-20
-
衡水市重点项目投资实现开门红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衡水市以“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9%,重点项目投资达95.2亿元,招商引资成果显著,为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重点项目开工率超七成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衡水市一季度计划开工重点项目开工率达70.7%,118个项目顺利启动,续建项目全部复工。省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7.78亿元,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77.42亿元。全年安排省市重点项目403项,较上年增加69项,预计年度投资525.6亿元,投资规模再创新高。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占比近半 衡水市今年重点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比达48.1%,产业链现代化提升项目占比22.1%。通过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市政重点工程纳入项目管理体系,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三、强化服务保障机制推动项目提速增效 衡水市出台《衡水市投资和项目建设突破年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建立市县领导包联工作机制,每月开展专项督导,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加强要素保障,确保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 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增强区域竞争力 衡水市重点项目建设呈现出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进度提速的特点,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下一步,衡水市将继续聚焦重点领域,强化项目储备,完善全周期服务,推动有效投资持续增长,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5-07-20
-
【沧州招商】沧州:电力大数据赋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河北沧州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赋能产业园区发展,国网沧州供电公司依托绿能云平台发布产业园区经济发展专题研究成果,通过电力数据深度分析反映园区生产经营状态,为政府决策、企业提质及招商引资提供有力支撑。 (一)构建电力数据监测体系,夯实园区发展分析基础。沧州地区现有产业园区15个,覆盖87%的区县,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14个。为精准掌握园区经济动态,沧州供电公司组建由数据分析、营销业务等技术人员构成的柔性团队,系统采集2018年至2021年15个园区内万余家企业的电量、业扩报装等专业电力数据,通过整合75万条数据资源,搭建起"产业园区电力活跃指数"分析模型。该模型从企业持续经营活动指数、企业空置情况及区域业扩报装情况三个维度,科学评估园区企业运营活跃程度,为后续经济态势研判奠定数据基础。 (二)深化电力指数应用,精准画像园区经济运行态势。基于构建的分析模型,沧州供电公司结合业扩报装、电量、电费等核心数据,联动产业园区运营时间、地区GDP等外部信息,深入开展重点监测场景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电力消费特征,全面掌握产业园区经营状态变化。相关分析显示,自2021年起,沧州地区产业园区电力活跃指数呈现趋势性上升态势,年初三个月份的指数较上一年同期均实现明显增长,直观反映出园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活跃,发展韧性持续增强,为区域经济稳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发挥数据驱动作用,助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此次电力数据专题分析成果,有效辅助政府部门动态掌握重点区域经营情况,为制定差异化产业扶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精准识别园区企业发展需求,沧州供电公司进一步优化供电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同时,电力数据反映的园区经济活力变化,成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参考,帮助园区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未来,沧州将持续深化电力大数据在产业园区发展中的应用,拓展分析维度,完善监测机制,为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7-20
-
【任泽区招商】河北任县企业借智创新 高端产品拓展国际市场
近年来,河北任县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抓手,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积极推动本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借智发展”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品成功走出国门,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政策引领搭建创新平台,夯实“借智”基础 河北任县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升级的核心引擎。2022年,当地出台系列政策,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鼓励企业联合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平台,对成功建立省级以上研发中心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同时,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入驻经济开发区,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联合攻关等服务。截至2023年,任县经济开发区已建成各类研发中心20余个,涵盖橡胶制品、机械制造、新材料等多个领域,为企业“借智发展”提供了坚实平台。 二、企业主导深化产学研合作,突破技术壁垒 在政策支持下,河北任县企业主动作为,积极与科研机构对接。以河北华密橡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2021年与中科院某研究所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建立橡胶制品研发中心;2022年,又联合高校组建橡胶密封与减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整合科研机构的人才、技术资源,华密橡胶在新产品开发和工艺改进上取得显著突破,成功研发出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耐高温密封件、高铁减震橡胶部件等高端产品。这些产品凭借优异的性能,通过国际权威认证,2023年起陆续出口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出口的空白。 三、产业链协同提升整体竞争力,形成出口集群 “借智发展”不仅推动单个企业升级,更带动了任县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依托华密橡胶等龙头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当地一批中小橡胶制品企业通过参与配套生产、共享研发资源,逐步提升产品质量。2023年,任县橡胶制品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产品种类从传统工业橡胶件扩展到高端密封、减震、降噪等多领域,出口市场从欧美、俄罗斯扩展到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此外,机械制造、石油化工配套等产业也通过类似模式,实现技术升级和出口增长,形成多产业协同“走出去”的良好态势。 四、持续优化“借智”生态,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面向未来,河北任县正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融合机制。2024年,当地计划与更多国家级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设高水平创新联合体,重点攻关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关键材料技术。同时,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对接海外采购商等方式,拓宽出口渠道。任县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环境,推动更多企业通过“借智发展”实现产品高端化、市场国际化,为河北对外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5-07-20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